他们来自“遥远星球”
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自闭症儿童,关注与支持自闭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自闭症有明确的医学界定,也称“孤独症”,又称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典型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行为异常。其病因未明,目前治疗缺乏特效药,且伴随终生,难以治愈,患儿需要照顾者长期陪伴,还需漫长的康复训练,来提高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了“五不”早期识别方法,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或征兆,需要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筛查与诊断,以便能够尽早发现自闭症:
目光接触异常,自闭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自闭症表现之一;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自闭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
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自闭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电风扇、转动的轮子看等。
1.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2.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治疗,强调每日干预,对于可疑的患儿也应当及时进行教育干预。
3.个体训练。针对儿童自闭症患儿在症状、智力、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个体训练。
4.家庭参与。应当给予患儿家庭全方位的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参与程度,帮助家庭评估教育干预的适当性和可行性,并指导家庭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孩子越小,脑的可塑性就越大。在学龄前期(6-7岁前)取得的进步越大,自闭症患儿后期的障碍就越小,是自闭症儿童接受治疗的最佳时期。
重要提醒:自闭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就越好。